以儿童之眼观教育之径

——读成尚荣《儿童立场》

字数:1414 2025-06-18 版名:悦读

  □丁国满
  回望过去的岁月,我们曾是对世界满怀好奇的纯真孩童。然而,随着时光流转,当我们以成人的姿态面对孩子时,却常常发现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越来越难以理解他们的内心。
  初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书中“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猛然惊醒了我沉睡的意识。我静下心来反思,作为父母、老师,我们是否真正深入研究过儿童?答案恐怕令人沮丧。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依赖感性的认知和过往的经验。
  一些家长固执地秉持“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所以我也该如此教育孩子”的观念;一些老师也觉得“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我的教育方法肯定没问题”。然而,他们却忽视了时代变迁对教育带来的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过去的教育方式在当下往往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新时代孩子的需求。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吃苦。但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倘若吃苦并非出于自身的主动选择,而只是一种痛苦煎熬,将学习视为沉重的压力,那么这样的学习又有何意义呢?若一个孩子在学习中感受不到丝毫快乐,他又怎会真正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呢?如今,许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长时间地学习书本知识却鲜少有机会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学习自然变得枯燥乏味。教育本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自然温和,而非违背天性,强迫孩子去做他们内心抵触的事情。
  在阅读《儿童立场》时,“可能性”一词使我对教育产生了新的认知。所谓“可能性”,用哲学家的话来说就是“还没有”,是“尚未成熟”。卢梭曾说:“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正因为我们对儿童的了解尚浅,所以每个孩子都如同埋藏无数宝藏的神秘岛屿,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有缺点、会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却常常将孩子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和老师的严厉批评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关闭与父母、老师沟通的大门。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大多是初次尝试,有时并非他们不愿做好,而是经验不足。以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孩子,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深受触动,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和学生时最大的缺失就是缺乏儿童立场。我常常困惑:一些极为简单的问题,孩子们为何难以理解?但实际上,正如那句俗语所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觉得简单是因为我已经掌握了知识,却忘记了自己学习时也曾经历艰难的过程。
  基于“站在儿童立场做教育”的理念,在与孩子们相处时,我尝试蹲下身来,以他们的视角看待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当孩子们犯错时,多一些耐心与包容,用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要我们用心挖掘,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儿童立场》这本书,不仅是对“站在儿童立场做教育”理念的深入阐述,更是对我们教育行为的一次深刻反思。它让我明白,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场充满爱与理解的心灵之旅。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无限可能,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带着这份对儿童立场的坚守与执着,陪伴孩子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