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
— 赴西藏阿里地区送教有感
字数:1258
2025-06-18
版名:成长

彬州市送教团队在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完全小学合影
□张 静
窗外,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座座雪山连接着澄碧的天空。这里是一片圣洁的土地,就像洁白的哈达,那美丽的光泽在我心中闪耀。这里独特的景色震撼人心,其实比景色更令人震撼的是那些在这里扎根的最可爱的人,我看到了人性中最闪亮的光。
在到达西藏阿里地区后,车子载着我们在曲曲折折的路上行驶。山上有红色的岩石、碎石和土,有些地方长着一层干枯的草,平地上生长着星星点点的小叶植物。终于看到一条细细的河流,也终于看到一点儿绿色。走近去看,草才刚从枯黄的土地上冒出来,这里的草长得很慢,就是长到七八月也不是很高。因为这里的夏天很短,气温较低,而且风很大,一般的植物都长不起来。路边栽了许多红柳和青杨树,听说这些树可以在这里生长。羊群和牦牛也出现了,它们在安静地吃草,可是地上哪有绿草?它们只能啃食枯黄的草和草根。看惯了绿色的山和土地,再看看这里,我不禁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该如何生活?等我真正走进了这里才明白……
走进革吉县完全小学,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里的学生一学期只能回一次家。因为这里地广人稀,送孩子上一次学需要走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路。学生平时的生活全靠老师照顾。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一样,一学期回一次家,他们平时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在送教送培中,我看到了当地老师对知识的渴求。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他们始终以躬身耕读的姿态坚守岗位。
援藏教师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改变这里的教育。一位援藏教师告诉我:“当我看到国家为这片土地倾注的心血,我深知自己的付出不过是沧海一粟,我只盼着能培养更多的人才,让他们守护阿里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壮美山河。”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教师,还是远道而来的教育援军,都以双肩扛起“铸魂育人”的重担——他们告别故乡的万家灯火,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用知识点亮学生的眼眸。
在几天的援藏工作中,革吉县教育局方局长让我看到了援藏干部身上闪耀的光芒。他走遍每一个村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建幼儿园,解决孩子们的吃饭和住宿问题。现在他又在想办法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来自陕西省的援藏干部韩局长,来到阿里援藏快三年了,他对这里的教育状况了如指掌,对于援藏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三年援藏,使他的肤色看起来和这里的人一样,从他的谈吐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这片土地和对教育的热爱。
方局长、韩局长,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援藏干部,用青春在这里默默耕耘,用坚守回答“什么是最珍贵的人生”,用热血书写永不褪色的精神答卷。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诠释着担当。当他们的黑发渐染风霜,那些被改变的村庄、被点亮的希望,早已成为最动人的丰碑。他们何尝不是最可爱的人?
或许,我带来的送教课程不过是雪域里的一片雪花,但万千雪花终将汇聚成河,奔涌成改变的浪潮。此次西藏之行,如同打开了一扇照见教育真谛的窗,那些震撼心灵的见闻,那些坚守者的身影,都化作我前行路上的明灯。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初心,以理想为帆、以责任为桨,在教育的长河中奋力前行,为更多学生的成长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