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 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发动机”
□ 吴学书
字数:1731
2025-06-15
版名:知行
“体态语”即身体语言,也叫身势语。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的一种语言。体态语包括表情、动作、姿态、手势、眼光等。它的特点是用间接、含蓄、隐蔽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思维、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学会运用体态语激励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体语
体态语是教师无声的“第二语言”。教师的体态语是课堂教学最基础,也是最全面的非语言表达系统。当教师步入教室还没有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立刻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成为学生的注目中心,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第一次同学生见面,其仪表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端庄大方、文质彬彬、举止优雅、神采奕奕,给人以自信、沉着、健康、向上的感觉。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教师的风度在课堂教学中不占主要地位,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演员之于戏剧和电影一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孔子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即温和而又严肃,威仪而不猛烈,恭敬而又安详。教师的风度能体现教师的情绪、性格、意志等心理品格。教师的表情、仪态、风度等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举止稳重端庄,谈吐文雅谦逊,动作潇洒自然,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心理舒适感,而且还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有利于教师威信形成,便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眼语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语言,是体态语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一个眼神有时能胜过一大串平淡的话语。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运用眼神的威力和眼光的暗示,将或表扬或批评或提醒或激励或暗示或制止的信息准确传递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用亲切和蔼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学会用眼睛去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用透彻明亮、平缓柔和的眼神表达爱;用和善慈爱的目光表示满意、赞赏;用严厉的目光表示责备、批评。
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眼睛“传情达意”,达到用“眼睛说话”的目的。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流利,教师投以赞许、鼓励的目光;学生上课走神,教师用皱眉、凝视等以示提醒;学生考试不好好答题,左顾右盼,教师不妨来个“目光聚焦”,使他收敛动作,独自答题;学生因紧张回答不出问题,教师亲切地望着他,可以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促使他迅速开动脑筋,调整思考角度。
脸语
微笑是教师最有力的脸语之一,是教师热情、友善的展现。它犹如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行为语言,虽然无声,但最能打动人心。微笑表达的是认可、肯定、赞许,是理解、宽容、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愉悦、安详、融洽和温暖。
人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可得到信息反馈,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从而作出选择。
手语
手势是人类最原始、最丰富的表达系统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认知外化的功能。手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来传情达意的,能直观地表现教师的心理状态。手势可分为四大类:指示性手势(如指向黑板)、表征性手势(模拟物体形状)、节律性手势(配合语言节奏)、象征性手势(表达抽象概念)。它包括招手、摇手、摆手和手指动作等。手语灵活易用,简明易懂。优秀教师往往能无缝切换多种手势类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恰当、巧妙地运用手语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手语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促进思考,强化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综上所述,非语言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本身,它们是教育艺术的无声旋律。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填充容器,而在于点燃火焰。”而非语言因素正是那簇无形却炽热的火种。体态语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有启发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运用恰当,可以化繁琐为简洁,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情绪“活”起来,思维“动”起来,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幸福感,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体语
体态语是教师无声的“第二语言”。教师的体态语是课堂教学最基础,也是最全面的非语言表达系统。当教师步入教室还没有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立刻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成为学生的注目中心,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第一次同学生见面,其仪表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端庄大方、文质彬彬、举止优雅、神采奕奕,给人以自信、沉着、健康、向上的感觉。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教师的风度在课堂教学中不占主要地位,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演员之于戏剧和电影一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孔子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即温和而又严肃,威仪而不猛烈,恭敬而又安详。教师的风度能体现教师的情绪、性格、意志等心理品格。教师的表情、仪态、风度等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举止稳重端庄,谈吐文雅谦逊,动作潇洒自然,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心理舒适感,而且还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有利于教师威信形成,便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眼语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语言,是体态语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一个眼神有时能胜过一大串平淡的话语。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运用眼神的威力和眼光的暗示,将或表扬或批评或提醒或激励或暗示或制止的信息准确传递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用亲切和蔼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学会用眼睛去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用透彻明亮、平缓柔和的眼神表达爱;用和善慈爱的目光表示满意、赞赏;用严厉的目光表示责备、批评。
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眼睛“传情达意”,达到用“眼睛说话”的目的。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流利,教师投以赞许、鼓励的目光;学生上课走神,教师用皱眉、凝视等以示提醒;学生考试不好好答题,左顾右盼,教师不妨来个“目光聚焦”,使他收敛动作,独自答题;学生因紧张回答不出问题,教师亲切地望着他,可以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促使他迅速开动脑筋,调整思考角度。
脸语
微笑是教师最有力的脸语之一,是教师热情、友善的展现。它犹如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行为语言,虽然无声,但最能打动人心。微笑表达的是认可、肯定、赞许,是理解、宽容、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愉悦、安详、融洽和温暖。
人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可得到信息反馈,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从而作出选择。
手语
手势是人类最原始、最丰富的表达系统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认知外化的功能。手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来传情达意的,能直观地表现教师的心理状态。手势可分为四大类:指示性手势(如指向黑板)、表征性手势(模拟物体形状)、节律性手势(配合语言节奏)、象征性手势(表达抽象概念)。它包括招手、摇手、摆手和手指动作等。手语灵活易用,简明易懂。优秀教师往往能无缝切换多种手势类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恰当、巧妙地运用手语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手语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促进思考,强化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综上所述,非语言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本身,它们是教育艺术的无声旋律。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填充容器,而在于点燃火焰。”而非语言因素正是那簇无形却炽热的火种。体态语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有启发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运用恰当,可以化繁琐为简洁,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情绪“活”起来,思维“动”起来,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幸福感,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