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吴卫平

字数:1320 2025-06-15 版名:教育理论
  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必备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那么,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呢?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时,首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因为对所读内容感兴趣,学生才能坚持读下去,阅读的效果才会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选择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设计新颖、故事生动的图书推荐给学生,如“好孩子经典悦读丛书”和“打动孩子心灵的中国经典”等出版物。2.播放名著录音给学生听,通过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课堂上,笔者把点读机中的课文录音播放给学生听;下课后,把网络上关于四大名著的朗诵音频分享给学生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对所要阅读的书籍产生兴趣。
  二、多措并举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学习写读后感”。要想让学生写好读后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1.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著作;另一方面利用课堂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每天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优美文章,或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2.多写作。只有多写,才能熟练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才能把读后感写好。3.多修改。鲁迅在总结写作经验时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就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开展竞赛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落实语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开展阅读竞赛,进行定期评比,给名著读得多的学生授予“书香少年”荣誉称号;开展读后感征文比赛,从语句、思路、立意、选材等方面进行评比,对读后感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四、树立榜样
  要想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就要注重身教,多读名著,多写作,成为学生的榜样。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当看到教师痴迷于名著阅读,经常写作,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跟着一起读起来、写起来,语文素养就能得到有效落实。
  五、注重表扬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优秀教师王金战说:“一个经常得不到激励的人潜能仅能开发20%到30%,一旦得到激励,潜能将会开发70%至80%。”可见,要想有效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学生。例如,学生读名著的态度很积极,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表扬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如“很好!”“今天表现很不错!”等,也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发放表扬信和奖状等。教学实践证明,经常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更高。
  总之,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采用最恰当的方法,努力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市毛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