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作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陈 军

字数:1433 2025-06-15 版名:教育理论
  家校协作能够整合家庭和学校的资源,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如何通过家校协作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呢?
   一、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1.召开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形式。在家长会上,数学教师除了向家长汇报班级整体的数学教学情况外,更要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反馈。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家长会可以每学期召开两次,期中侧重于总结前一段时间的问题,期末则侧重于制订假期学习计划。教师和家长要充分交流,探讨数学学困生教育方法,并及时交换信息,修正教育方法,提高转化效率。
  2.开展教师家访。教师通过家访可以观察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家访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增强学习的动力。
  3.建立线上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线上平台进行沟通。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教师可以每天在群里反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这些平台向教师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
  二、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
  1.全面评估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对学困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家长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表现。教师将这些信息汇总,确定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薄弱环节,全面评估学困生数学学习水平。
  2.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和家长结合学生实际,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确保督促落实。在学校,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在课堂上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例如,对于计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计算题目,并在课后为他们安排专门的计算训练。在家中,家长要监督孩子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数学复习和预习,可以通过提问、做简单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孩子巩固知识。同时,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家长适时调整学习计划。
  三、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1.利用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兴趣。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如猜数字谜、玩数学棋类游戏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组织数学趣味活动,如数学魔术表演、数学故事分享会等,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解决数学问题,如购物时计算价格、计算家庭水电费等。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如建筑中的几何形状、行程问题在交通中的应用等。让学困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家校协作是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等多种策略,家庭和学校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SGH23Y1972。
  (作者单位:陕西省洛南县永丰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