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边疆育桃李送教送培践初心

□王院丽

字数:1431 2025-06-11 版名:成长

 王院丽与松他克镇硝鲁克小学学生合影

  初夏时节,我有幸作为2024“国培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组的一员,来到新疆阿图什市进行实地指导帮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为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尽一份力,我深感荣幸。
  踏入松他克镇硝鲁克小学,道路两旁挺拔的白杨树如列队的战士,欢迎远方的客人。校园里,孩子们或在树下读书,或在清扫校园,或陆续走进教室。我走近他们,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现状。初次相识,深情厚谊便悄悄萌发。
  虽然我执教多年,但是给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上课却是第一次。这次,我准备和他们一起学习爱国诗《示儿》。
  首先,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识记“乃、祭”两个生字,会写“乃、祭”两个生字;第二,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第三,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其次,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接着回顾学诗方法,组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怀。最后,由读到诵,由诵到唱,并拓展延伸至陆游及其他诗人的爱国诗词。
  同时,坚持“以评促学”。课前,鼓励学生吟诵爱国主题诗词,并奖励写有爱国诗句的书签。课堂上,对主动读诗、大胆展示的学生给予针对性评价;在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时,对朗读、背诵表现优异者,进行分层打星奖励。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和孩子们的情谊渐浓。当天下午,当我再次踏进校园,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看到我,立刻跑过来和我合影留念。
  在松他克镇硝鲁克小学,我们观摩了五年级《田忌赛马》和四年级《铁杵成针》两节示范课。在评课环节,我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和老师们分享:一是建议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二是运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注重“以评促学”,运用针对性评价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主动性。
  备课是每一位青年教师必备的基本功,集体备课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在集体备课的主题研修活动中,我分享了三点建议:其一,要基于低年级学情,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环节;其二,坚持以读为主,以自主读、合作读、分角色读、师生共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代替教师的讲解;其三,落实“双减”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要精简,尽量在课内完成,课外可适量安排阅读作业。
  在第三天的展示课中,我发现年轻教师开始注重因学而导、以读为主了。课堂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也更加自信,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短短四天里,作为国培专家,我作了五场讲座并执教一节示范课,想把自己所学所知都分享给老师们,让更多青年教师学会研读课标、教材和学情,备好每节课;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掌握任务驱动策略,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学会“以评促学”,坚持广泛阅读、勤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这次送教活动,让我想起《白杨礼赞》中的话:“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是的,我要赞美边疆地区的老师们,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祖国教育事业默默坚守;我要赞美松他克镇“教育共同体”的同仁们,他们勤学善言,为培育祖国栋梁倾注心血;我要赞美硝鲁克小学的语文老师们,他们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向边疆地区的教育者学习、致敬!助力边疆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