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立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字数:684
2025-06-11
版名:新闻
本报综合讯(郭宸) 据《湖南日报》消息,5月29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记者获悉,湖南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立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此次条例出台,就是通过法治手段压实责任,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从“软要求”变为“硬责任”。条例共23条,清晰界定了家庭、学校、学生、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等各方主体的职责,强调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协同、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全员心理育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等;家长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亲情陪伴;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还特别对学生自身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角色作了规范,明确学生应当增强自助、求助、互助意识。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和“五育”并举落实情况纳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价内容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必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医疗资源供给,完善医疗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标准规范。
条例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特殊群体”和“特殊时段”进行了明确。规定学校应对留守、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给予重点关爱,及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在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前后及开学初、毕业期等特殊时段,加强心理监测,开展专题辅导。在服务保障方面,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专门场所,每天固定时间免费开放,可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等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记者获悉,湖南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立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此次条例出台,就是通过法治手段压实责任,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从“软要求”变为“硬责任”。条例共23条,清晰界定了家庭、学校、学生、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等各方主体的职责,强调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协同、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全员心理育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等;家长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亲情陪伴;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还特别对学生自身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角色作了规范,明确学生应当增强自助、求助、互助意识。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和“五育”并举落实情况纳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价内容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必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医疗资源供给,完善医疗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标准规范。
条例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特殊群体”和“特殊时段”进行了明确。规定学校应对留守、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给予重点关爱,及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在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前后及开学初、毕业期等特殊时段,加强心理监测,开展专题辅导。在服务保障方面,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专门场所,每天固定时间免费开放,可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等方式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