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中的“纯度”与“韧性”

□ 胡 洁

字数:1872 2025-06-08 版名:教育理论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工作常抓不懈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减负”与提质增效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25年5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16条负面清单内容中包括严禁频繁组织考试、严禁利用假期组织补课等。因此,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效益,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出口。近年来,一线教师与教研人员围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种种努力,从长远目标来看,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近期目标而言,其立意多指向优化具体的学习过程,外显的特征可简单直接地表述为:让学生“动”起来。
  “动”的出发点、途经路线、目的地以及“动”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课堂学习成效高下立判。在学生纷纷“动”起来之后,亟待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热闹的形式成为喧哗与骚动?增强学生“学习行为的纯度”与“意志品质的韧性”,应是学习活动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
  本文所述“学习行为的纯度”主要是指学习中自主与独立的程度,即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多少是自己调控与完成的。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其具备单兵作战的基本能力。诚然,完成复杂任务,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即便如此,作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任务完成有所贡献也是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因此知识储备与能力优势不可或缺。“学习活动的纯度”是一个绕不开的基础性话题。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之初,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它新颖、热闹、鲜亮的皮囊,而是它安静深沉、抵达心灵、触及思维的灵魂。优质的学习活动,依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创设,绝不是为了表现教师出色的编导才能,更不是展演某些新鲜时尚的教学理念。学习活动的自主与独立在AI的强势挺进之下,既受到猛烈的撞击与挑战,又蕴蓄着无限的契机与可能。解决问题的路径越来越多元化,教师更需要维护“学习活动的纯度”,避免因技术依赖滋生新的惰性。
  再说“意志品质的韧性”,既包括耐力,或曰持久度,又包括抗挫力。“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人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格拉德威尔)此处并非讨论有效训练的时长,而意在说明有效的刻意练习是确保学习成效的重要构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得益于长期的坚持;综合素养的提升,亦是在日积月累的托举下完成的。如果给学习者的“持久”一个期限,那就是“终身”。终身学习,一路难免攀山过河,经风历雨,抗挫力就成了“持久”的保护壳。如与许多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很难在短时间突击中猛进,要维持良好的状态,要取得肉眼可见的进步,“意志品质的韧性”是能量供应源。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活动,师生合作顺利完成,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学会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就适合学生?怎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这些看上去平淡无奇的问题,却令无数教师备感困惑。
  日常的学习活动设计如同烹饪家常便饭,对“学习行为的纯度”与“意志品质的韧性”的强化是要融入务实的设计、朴实的细节之中的。“学习行为的纯度”的侧重点在于对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的激发,要用好“食材”(教材与学习资源),在基础能量适宜、营养配比均衡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个体的摄入需求、机体特质、口味偏好,进行合理搭配,从“乐食之”出发,逐渐向调配营养餐进阶。
  教学生阅读教材,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有益于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纯度”与“意志品质的韧性”的基本活动之一。以2024年秋季正式使用的语文教材为例。第一,教材延续2016版的主体架构,有相当完备的助学系统,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易于上手的物质基础。第二,阅读综合实践,从单元学习的视角融入项目化学习等理念,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读写结合的内容组织特点,情境化任务的加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重组与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第四,教材提供获取延伸性学习资源的路径,学有余力者不仅能得到物料的支持,还能够提炼共性,得到学习方法的参照或启示。教学生使用教材,也许初始学生会无从下手,囫囵吞枣,但坚持一段时日,学生的学习力就可能有很大的提升。时至今日,我们不仅要用教材教,更要教学生会用教材学,不仅让学生吃透其内容,更要用从中提取的方法从容应对教材之外的各类学习要求。
  在笔者看来,“学习行为的纯度”与“意志品质的韧性”,是助力学生“飞翔”的双翼,是学习中万变而不离其宗的底层逻辑。愈是在各家言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之时,教师愈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拥有强大内核,不忘初心,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