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取得成效的三个要素
□蒋 健
字数:1266
2025-06-08
版名:理论
参加培训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综观很多培训活动,“培训者高度重视”,而“被培训者事不关己”。培训成了一种必须有的形式,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培训才是最有成效的?结合自己参加的各类培训以及实践活动,我认为要想使培训取得成效,讲课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语言接地气
在各类培训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鲜有与讲座教师进行互动的。此时,作为听众的教师,是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我的课堂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我想,语言接地气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讲课人的语言是否接地气,直接关系到整个讲座的效果,直接影响被培训者是否愿意听下去。那么,如何做到语言接地气?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讲课人要说教师听得懂的话。也就是说,讲课人尽量不要“卖弄文采”“引经据典”,说一些需要教师二次、三次理解的话。讲课人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不能只讲“专家的话”。比如,在举例时要常用一线教师的故事、一线课堂的案例,让教师最直接地感受到教育就在日常教学中。
人格有魅力
魅力是一种自发的吸引力,是能够自然地吸引他人的无形的能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应该拿什么来育人?一是人格魅力,二是学术魅力。”对讲课人而言也是如此,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讲课人的整体形象,是可以从他的授课形式、状态、水平等感知到的。人格魅力与讲课人的知名度、文化底蕴、语言艺术等密切相关。有时,我们去参加培训,专家刚上台就引起了轰动,这是因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时,我们已经听了一个小时,却丝毫不知疲惫,这是因为其深厚的专业水平、高超的授课艺术;有时,整个培训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是因为其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真正有魅力的讲课人,往往像一个脱口秀演员,能够调动现场的气氛,能够化解现场的尴尬,能够引起现场的共鸣,能够激发现场的情绪。魅力是一种风格、一种性格、一种品格。
内容可借鉴
参加培训的教师,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从培训活动中获得启发、收获方法,而不是听完就忘。所以,培训的内容是否具有借鉴意义非常重要。可借鉴意味着培训内容与被培训者要达成一定的契合度,就是要增强与被培训教师的相关性。契合度就是要求培训内容要与教师的角色、岗位、学科等达成高度一致。为什么很多培训活动明明专家层次很高、内容很丰富、形式很新颖,却没有发挥出培训应有的价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培训没有让教师获取可直接学习的东西。比如,有些专家在培训时往往会讲个人如何成为特级教师、名师,如何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学校践行。但是很多被培训者还只是新教师,他们在理念上、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无法与培训达成一致。因此,也无法带来真正有效的价值。当然,有些培训内容确实是难以借鉴的,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专家在实践中生成的,也是极具个人特色的。对被培训者来说,方法往往比理念更具吸引力。
重视和组织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需,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之需。教师培训不可陷入“形式主义”,也不可成为“被迫的任务”,而要发挥其驱动教师发展、引领教师成长、更新教师理念等应有的价值。
语言接地气
在各类培训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鲜有与讲座教师进行互动的。此时,作为听众的教师,是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我的课堂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我想,语言接地气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讲课人的语言是否接地气,直接关系到整个讲座的效果,直接影响被培训者是否愿意听下去。那么,如何做到语言接地气?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讲课人要说教师听得懂的话。也就是说,讲课人尽量不要“卖弄文采”“引经据典”,说一些需要教师二次、三次理解的话。讲课人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不能只讲“专家的话”。比如,在举例时要常用一线教师的故事、一线课堂的案例,让教师最直接地感受到教育就在日常教学中。
人格有魅力
魅力是一种自发的吸引力,是能够自然地吸引他人的无形的能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应该拿什么来育人?一是人格魅力,二是学术魅力。”对讲课人而言也是如此,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讲课人的整体形象,是可以从他的授课形式、状态、水平等感知到的。人格魅力与讲课人的知名度、文化底蕴、语言艺术等密切相关。有时,我们去参加培训,专家刚上台就引起了轰动,这是因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时,我们已经听了一个小时,却丝毫不知疲惫,这是因为其深厚的专业水平、高超的授课艺术;有时,整个培训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是因为其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真正有魅力的讲课人,往往像一个脱口秀演员,能够调动现场的气氛,能够化解现场的尴尬,能够引起现场的共鸣,能够激发现场的情绪。魅力是一种风格、一种性格、一种品格。
内容可借鉴
参加培训的教师,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从培训活动中获得启发、收获方法,而不是听完就忘。所以,培训的内容是否具有借鉴意义非常重要。可借鉴意味着培训内容与被培训者要达成一定的契合度,就是要增强与被培训教师的相关性。契合度就是要求培训内容要与教师的角色、岗位、学科等达成高度一致。为什么很多培训活动明明专家层次很高、内容很丰富、形式很新颖,却没有发挥出培训应有的价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培训没有让教师获取可直接学习的东西。比如,有些专家在培训时往往会讲个人如何成为特级教师、名师,如何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学校践行。但是很多被培训者还只是新教师,他们在理念上、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无法与培训达成一致。因此,也无法带来真正有效的价值。当然,有些培训内容确实是难以借鉴的,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专家在实践中生成的,也是极具个人特色的。对被培训者来说,方法往往比理念更具吸引力。
重视和组织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需,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之需。教师培训不可陷入“形式主义”,也不可成为“被迫的任务”,而要发挥其驱动教师发展、引领教师成长、更新教师理念等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