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合一中落实“美育浸润行动”

□吴夕龙

字数:1173 2025-06-04 版名:声音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如何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笔者认为,一靠思想,二靠行动。
  思想上,树立全面质量观与科学评价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全面质量观的根本前提是开全开齐上好各门课程。部分管理者认为,语数英学科可以通过书面考试得到数据来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美术课程评价起来相对“复杂”,因为“复杂”,所以简而化之,甚至不了了之,问题还是出在思想认识上。美育课程的落实,功在平时,重在过程,导在评价,科学的评价起到导向、激励作用。一些学校美育课程的弱化,根子就出在评价上。
  行动上,体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美术课程师资。随着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美术师资紧缺局面已改善,部分学校反而面临语数英师资不足的问题。若将美育专任教师调岗改教语数英,实不可取。美术专任教师应坚守专业岗位,语数英师资短缺问题可通过“教师兼教双班”“向上级申请补充编制”等方式解决。若暂时缺少专职美术教师,可由有特长的教师兼任,但需避免“兼职变不教”的形式主义。二是落实美育活动。除了上好美育课程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受到美的启迪与熏陶。开动脑筋、创新形式,不是单一的绘画、制作、办小报,要拓展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路径。比如开展“校园小达人”评选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露一手”“展风采”。开展“校园寻美”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不同景点,通过摄影、绘画,把校园的美定格下来,分期展示,分享寻美成果。三是落实美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各校都有符合本校校情的教学研究活动及形式,但往往语数英课程的研究活动多些,美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少些,甚至缺乏。在学期初将各类课程同计划、同布置、同要求、同落实,不能“一手硬一手软”。
  落实“美育浸润行动”还要体现“三个需要”。一是需要久久为功。美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美育效果的显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只有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目标。二是需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学校所处区域一定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开展美育教育的宝贵财富。将美育浸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还能使美育更具特色和生命力。三是需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保障。教师是“美育浸润行动”的具体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美育浸润的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质量。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拓宽招聘渠道,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培训与培养,提高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美育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