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赞美“点化”孩子的缺点

□刘 凯

字数:1213 2025-06-04 版名:成长
  周末早晨,我在厨房准备早餐时,读四年级的儿子奇奇捧着故事书坐在餐桌前,却频频瞟向窗外的花园——我家一楼窗外的小菜地被我改成花园,他总惦记着里面的昆虫。
  “妈妈,我能去花园看看吗?”奇奇盯着只吃了一半的早餐,机械地往嘴里塞面包,心思早飞到了屋外。这样的场景在我家屡见不鲜:他写作业会被鸟叫吸引,吃饭会因米粒形状发呆。我曾因他的“不专注”生气,却又在看到他委屈眼神时心软。
  直到某天,我在一本儿童教育书中读到“用赞美点化缺点”的理念——孩子的缺点或是优点的过度表现,与其批评,不如引导。这让我忽然意识到:奇奇所谓的“不专注”,恰恰源于他强烈的好奇心。
  那天下午,我决定尝试这个方法。奇奇正在写作业,果然没过多久就开始摆弄起桌上的橡皮。我走过去,没有像往常一样责备他,而是轻声说:“妈妈发现你总是能注意到很多细节,刚才你是不是发现这块橡皮的形状很特别?”
  奇奇惊讶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说:“是啊妈妈,你看这块橡皮,它的边角是圆形的,和我以前用的都不一样!”我顺势坐在他旁边说:“你的观察力真棒。不过,如果能在完成作业后再仔细观察这些有趣的东西,那就更好了。”
  让我意外的是,这次奇奇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作业上,而且比平时更加专注。我意识到,赞美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门。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方法。当奇奇因为观察蚂蚁而忘记写作业时,我会说:“你真是个细心的观察家。”当他因为研究玩具结构而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时,我会说:“你动手能力真强,如果能自己收拾好就更棒了!”
  渐渐地,我发现奇奇在保持好奇心的同时,也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会主动说:“妈妈,我先写完作业再去观察那只蝴蝶。”或者“等我琢磨完这个玩具,一定会把房间收拾干净”。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周末的早晨。奇奇坐在餐桌前,虽然眼睛还是时不时瞟向花园,但他坚持吃完了早餐。然后他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知道要先完成该做的事,再去观察有趣的东西。因为您说过,真正的观察家要有自制力。”
  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赞美的力量。它不仅能保护孩子的天性,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通过赞美,我们不是简单地纠正孩子的缺点,而是引导他们将特质发挥到正确的地方。
  现在的奇奇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但他已经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专注力。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塑造成某种固定的模样,而是要在尊重他们天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平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缺点”中往往蕴含着闪光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纠正,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用智慧的方式去引导。
  用赞美“点化”孩子的缺点,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一种教育智慧。它让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特质,用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当我们用赞美代替批评,用引导代替指责,孩子就能在爱的阳光下,绽放出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