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字数:677
2025-06-04
版名:新闻
本报讯(记者 聂蕾)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网站获悉,近日,江苏省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教育治理等各个学段领域,科学确立三年行动目标。明确到2027年,形成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模式。
其中,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聚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样态。将启动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并逐步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省级人工智能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针对农村学校和特殊教育,实施“AI教育普惠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引导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变革。聚焦“1650”产业体系,校企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实践基地、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人工智能核心技能融入专业课程,积极开发“岗位能力+人工智能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大力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依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学科交叉中心、品牌专业等平台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集群。同时,依托省级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推进本研贯通培养和“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打造“人工智能+”育人场景和优质课程资源,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方案》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教育治理等各个学段领域,科学确立三年行动目标。明确到2027年,形成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模式。
其中,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聚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样态。将启动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并逐步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省级人工智能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针对农村学校和特殊教育,实施“AI教育普惠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引导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变革。聚焦“1650”产业体系,校企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实践基地、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人工智能核心技能融入专业课程,积极开发“岗位能力+人工智能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大力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依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学科交叉中心、品牌专业等平台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集群。同时,依托省级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推进本研贯通培养和“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打造“人工智能+”育人场景和优质课程资源,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