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路径:思维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

□梁晓花

字数:1349 2025-06-01 版名:教育理论
  坚持素养导向,加大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主要方向。思维品质是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解决特定学科任务时所呈现出来的关键行为表现。通过思维的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思维可视化”是指将思维或能力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推理过程呈现、关键步骤、分析核心构成要素等方式,思维的过程和形式能清晰地呈现出来。
  “思维过程化”是指对思维或关键能力进行分解,尤其要对过程进行分解,让思维成为一种可认识、可学习、可操作的实在之物。它要求我们规范、准确、有效地解释和呈现试题的过程要素和思维要点,包括要素、结构、步骤和结果四个方面。
  “思维规范化”是指思维或能力必须是专业、正确和准确的。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加强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规范性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是提高思维品质、训练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的必由之路。笔者以2023年高中政治湖南卷17题第(2)问为例,进行思维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的展示。
   一、试题呈现
  材料二 2022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全球贸易壁垒高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风险与障碍增多;发达经济体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回流,外加东南亚等地区制造业的崛起,我国民营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受到冲击;部分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创新由于各种原因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助力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形成竞争新优势。
   二、典例剖析
  第一步:设问逻辑可视化(明确设问要求)
  1.用什么说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
  2.说明什么——我国政府助力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形成竞争新优势的举措。
  3.怎么说明——①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中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②对应的问题需要我国政府怎样一一解决?
  第二步:知识逻辑可视化(明确知识范围)
  回顾: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第三步:材料逻辑可视化(分层、整合、迁移)

  第四步:答案逻辑可视化(将知识迁移转化为专业表述)
  1.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2.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共同携手,运用我们的智慧,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赋予的权利,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我国政府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转变对外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4.我国政府应促进民营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鼓励外商投资我国制造业。
  在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要重视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可迁移性,不断提高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的教学实效,为落实学科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