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马琦妍
字数:1370
2025-06-01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之间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互动愈发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个体在国际舞台立足的必备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让他们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人在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应对文化差异,进而实现有效交流的能力。它涉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交际策略等多个范畴。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维度,不仅要求学习者能精准、顺畅地运用目标语言实施听说读写,还需要学习者明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维度要求学习者要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等有深刻的认知。交际策略维度涉及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期间处理各类情形的技能,当遇到与文化有关的误解时,可以采用恰当的策略化解矛盾,或者主动寻求对方的理解,以保障交流的顺畅展开。语言能力为文化意识的显现以及交际策略的采用提供工具,文化意识引导着语言的合适运用以及交际策略的筛选,交际策略弥补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短板,三者相互配合、彼此促进。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文化差异,开阔国际视野。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艺术等,可以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例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状况、人文理念;品鉴美国好莱坞影片,可以领略美国的流行文化等。在跨文化情境里运用英语,是助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依靠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等的理解越发透彻,语言表达愈发通顺流畅,对英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增强。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径
鉴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能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当他们真正与英语母语人士交流时,往往由于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认识不够,难以有效交流互动。教师应该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例如,当讲一篇关于西方家庭聚会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对西方家庭聚会的礼仪以及背后蕴藏的家庭文化、社交理念进行深度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将西方家庭聚会情形与中国家庭聚会情形进行比较,通过探究二者的差别,更切实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差异。
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投身文化调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跨文化项目。让学生置身于项目式学习模式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现有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大多围绕语言知识考查展开,遗漏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考核。教师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交际策略等维度纳入其中,并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使他们反思自身不足,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我认知更新。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它让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授课内容,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助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人在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应对文化差异,进而实现有效交流的能力。它涉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交际策略等多个范畴。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维度,不仅要求学习者能精准、顺畅地运用目标语言实施听说读写,还需要学习者明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维度要求学习者要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等有深刻的认知。交际策略维度涉及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期间处理各类情形的技能,当遇到与文化有关的误解时,可以采用恰当的策略化解矛盾,或者主动寻求对方的理解,以保障交流的顺畅展开。语言能力为文化意识的显现以及交际策略的采用提供工具,文化意识引导着语言的合适运用以及交际策略的筛选,交际策略弥补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短板,三者相互配合、彼此促进。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文化差异,开阔国际视野。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艺术等,可以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例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状况、人文理念;品鉴美国好莱坞影片,可以领略美国的流行文化等。在跨文化情境里运用英语,是助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依靠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等的理解越发透彻,语言表达愈发通顺流畅,对英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增强。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径
鉴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能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当他们真正与英语母语人士交流时,往往由于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认识不够,难以有效交流互动。教师应该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例如,当讲一篇关于西方家庭聚会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对西方家庭聚会的礼仪以及背后蕴藏的家庭文化、社交理念进行深度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将西方家庭聚会情形与中国家庭聚会情形进行比较,通过探究二者的差别,更切实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差异。
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投身文化调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跨文化项目。让学生置身于项目式学习模式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现有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大多围绕语言知识考查展开,遗漏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考核。教师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交际策略等维度纳入其中,并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使他们反思自身不足,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我认知更新。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它让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授课内容,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助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