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柯娜娜 项叶

字数:1357 2025-06-01 版名:教育理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小学英语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强大助力。教师应建构起对于思维导图的全面认知,把握应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教材核心内容,精准呈现单元知识结构与教学重难点。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Myfriend中PartA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构建以人物特征为核心的主题导图,将教材中的人物Peter设定为核心元素,展示人物形象视频素材,激活学生认知网络,通过“Who ishe? ”“Howold ishe? ”等引导性问题建立多维信息节点。各分支分别对应姓名、年龄、外貌特征、国籍、能力等语言要素,同步融入“Whatcanhedo? ”等目标句型训练模块。后续逐步引入Sally、W ang Tao等辅助人物形象,运用相同逻辑框架展开语言实践,使教学流程形成清晰的可视化路径,显著提升课堂目标达成度。
  二、依托情境教学开发思维图谱
  基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教师需构建沉浸式语言学习场景以维持学生的专注度。以闽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 The SpringFestival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实施三步思维导图构建策略:首先,设置“节日内涵”“ 时间特征”“庆祝方式”等启发性问题,依托主题讨论构建互动场景,组织学生展开春节文化要素阐述;其次,以“ TheSpring Festival”为中枢节点,延伸what/when/how三级知识脉络,将教材重点句型自然融入思维导图框架;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导图结构进行节日文化表述,通过结构化语言输出实现知识内化。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有效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使语言知识习得与思维品质培养实现有机统一。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应当敏锐捕捉课堂互动中稍纵即逝的思维闪光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Seasons时,某位学生将spring与butterfly metamorphosis建立关联。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将蝴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与季节特征相结合,具体可采用“观察—建模—协作—迁移”四维培养模式:第一阶段通过“知识树”模型展示季节特征、气候现象、节日活动等知识模块,指导学生运用不同色块标注核心概念,如用绿色标注植物生长周期,用蓝色标注温度变化曲线;第二阶段设置“思维驿站”环节,让学生在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后与小组成员进行智慧碰撞,通过补充天气符号、添加节日插图等方式丰富思维导图层次;第三阶段举行“导图解说会”,每组推选代表结合实物投影阐释分支逻辑,教师适时引导完善季节变化规律的可视化呈现,针对学生将autumn与harvest直接关联的线性思维,补充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循环图示;第四阶段组织“图文转换”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框架撰写My Fa-vorite Season主题短文。这种递进式培养模式既关注个体认知差异,又通过协作学习实现思维互补,在达成语言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四、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去。如在开展词汇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行利用思维导图将单元词汇整理出来,然后联系思维导图对词汇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有序进行阐述,进而逐渐掌握正确使用方式;在拓展环节,让学生在思维导图基础上开始创作;在复习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性,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进而有效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西口回族镇明德小学)